古蜀“农桑立国” 成都的清明桑蚕故事

时间:2022年05月30日 浏览人次: 来源:

2-1.webp.jpg

农桑立国

四川是桑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传说大约在五千年前,蜀人的祖先、第一代古蜀国王“蚕丛”就开始教导人民种桑养蚕。四川盐亭县至今还保存着嫘祖陵,香火缭绕敬祀这位发明了养蚕、织绢的伟大女性嫘祖。自史前时代以来的漫长岁月中,“蚕”一直烙印在蜀人的血脉里,被一代代勤劳灵巧的手织成华彩灿烂的历史。

成都博物馆馆藏的一枚战国“蚕纹铜戈”,出土于成都交通巷,正反两面都装饰着蚕形图象,证实了东周时期蜀人对蚕事的重视。老官山西汉墓群中发现的四部勾综提花织机模型和15件彩绘木俑,则是汉代蜀锦纺织工场的实景模拟再现,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成都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蜀锦织造作坊。

2-2.webp.jpg

蚕纹铜戈 成都博物馆藏

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农事活动,桑蚕元素在蜀地随处可见。除了这类镂刻蚕纹的器物,还有许多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,祭祀蚕虫、供奉蚕神的活动,以及围绕养蚕产业的节气民俗等。陆游诗云“蚕房已裹清明种,茶户初收谷雨芽”,二十四节气中的“清明”是养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蚕种孵化时期。这一个月又被成为“蚕月”,蚕农们起早贪黑,在干燥温暖、清洁安静的蚕室里将一张张蚕种“催青”,等蚕卵孵化出又小又黑的“蚕蚁”,再用春季里刚长出的新鲜桑叶喂养。

春蚕是质量最好、产量最高的一季,为了祈求蚕桑能少灾病、多出产,清明期间,四川、浙江、江苏、广西等丝织业发达的地区,都会围绕蚕举行各种盛大的祭祀庆祝活动。宋人《乘异集》中记载:“蜀中寺观,多塑女人披马皮,谓之马头娘,以祈蚕事。”这位马头娘就是蚕神,又叫马明菩萨、蚕花娘娘,她的传说在《搜神记》、《太平广记》等书中均有记载。古时的成都,温江、郫县、新都、黄龙溪等地,家家养蚕,户户栽桑,孵蚕蚁、蚕眠、出火、上山、回山等重要生产程序中,蚕农都会祭拜蚕神,尤其以出蚕蚁时的祭祀最为隆重。

清明这天,蚕农将布满蚕卵的蚕纸带到蚕花娘娘庙中祭拜,祈祷蚕神庇佑,庙外往往还会接连几天举办热闹的蚕花会。精明的商家早在节前几天就赶来搭起摊位,售卖饮食、杂货、点心糕饼,还有各种戏曲、杂耍等热闹的表演,吸引周围蚕农们携家带口地赶来过节。

宋人《五国故事》中说:“蜀中每春三月为蚕市,至时货易毕集,蜀人称其繁茂。”清明之后的农历三月或里,成都的青羊宫、大慈寺会开启“蚕市”,集中售卖养蚕、丝织相关的工具和产品兼及花木、果品、药材杂物。整个春天里,“蚕市”在成都和周边属县循环开设,往往能有十几处之多,在养蚕的“黄金三月”里,蚕市就是以促进农桑为中心的物资交易会。一年蚕事由此始,过了清明,集中养蚕的村落关门闭户,不见人迹,只有沙沙的新蚕食叶声,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