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半个蚕茧”之谜

2024年01月02日 16:53  点击:[]

1926年,在第一次由中国学者李济先生主持的考古发掘——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(距今5500多年)的发掘中,发现了半个蚕茧。这个茧壳长1.36厘米,宽1.04厘米,被锐利的刀刃切去一部分。这个发现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,有关半个蚕茧的争论自出土之日起就如影随形。



首先是这个蚕茧的年代问题。多数学者认为此蚕茧属于距今5500年-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。但也有学者怀疑当时发掘的科学性,认为这是后世混入的,其年代应晚于仰韶文化。二是蚕茧切割的用途。半个蚕茧被十分锋利的工具一割为二,这样的切割究竟是为了什么?有些学者认为生活在西阴村的原始人用石刀或骨刀将蚕茧切开,是为了“取蛹为食”,也有人认为是为了占卜。三是关于蚕茧的性质。日本学者布目顺郎对这半个蚕茧作了复原研究,测得其原长1.52厘米,茧幅0.71厘米,被割去的部分约占这个蚕茧的17%,推断它其实是桑蟥茧,也就是一种野蚕茧。日本另一学者池田宪司则认为这是家蚕茧,只是当时的家蚕进化不够,所以茧形比较小。

直到现在,关于这个蚕茧仍有很多未解之谜。中外考古学家对这个古老的蚕茧的推断争论从未停止过。作为中国远古丝绸文化的见证,这半颗蚕茧一直珍藏在台北的“故宫博物院”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