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喜欢的事,做有趣的人

2021年05月17日 09:25  点击:[]

人,因为我们要完成各种人生使命:为了体现价值,为了追求理想,亦或为了活着的仪式感,这都因为我们自己赋予了生命本身活着的各种意义,因此才会觉得人生有趣。

同样的,我们喜欢什么事物,讨厌做什么事情,都因人而异。有趣的人生,在于得到享受这一切喜欢,弥补那些孤独、寂寥带来的空洞。

在失意、迷茫、困顿的时候,可以借助外力,去覆盖掉我们不安的情绪,洗涤我们的心灵,这就是我之所以喜欢跑步,爬山,徒步的原因。锻炼能使人身心愉悦,锻炼能使人精神焕发,让人饱满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,虽然运动很累,却很挑战人的体力和魄力。

若只是纯粹的喜欢,如果夹杂着贪婪的欲望,那这种喜欢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期待值。就像老话说的好,钱不是越多越好,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第一宝贵的财富。

就像电视剧《无心法师3》里的无心,即使拥有长生不老的人生,可他一心想求死,这种痛苦是我们普通人无法身临其境去体会的。我们短暂的人生,在他看来却只是一瞬,那些悲欢离合,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相继离去,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的疼痛,而他却要背负这样沉重的记忆永生永世的活着。很多人为了想要得到他不死不灭的身躯,阴谋算计,最终还是自食其果。

这就像大众的人,一贯喜欢追求至高至尚的东西,却没有建立在实质的基础上,就算得到了,可能也会像无心那样无所适从。不切实际的喜欢,往往背道而驰。与其这样,其实还不如说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来得实在。

鄙人不善歌曲舞蹈,不善琴棋书画,仔细挖掘一下,还真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本事。每每艳羡那些精通掌握一门技艺之人,往往觉得他们情趣高雅,超凡脱俗,必可助事业蒸蒸日上。

凡一切事物,起于兴致,荒于持之以恒的坚持,终半途而废矣。很多事物的错过,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支撑下,其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未必学有所成,若要成为大师级别这种令人敬仰的地步更是罕少,离不开天分和刻苦。

很遗憾的,在读书的年纪没能成为本科生,没机会拥有研究生,学士,博士,硕士这样的字眼,专科也没有读出专攻于某一方面的出来,就这样的,念完大学而后就工作了。毕业后想要再使劲,下一番功夫,那时候变会觉得没有闲暇的时间。其实我们都知道,这只是一个借口,意志力以及自控力不再如从前。这好像就如同我跑步一样,以前有段时间都是每天十公里地跑,从学校西区经过后山跑到东区,再绕着操场跑道跑个十几圈,沿着原路再跑回来也就差不多了。等到论文答辩结束,一搬家,离开了学校,再没有觉得这么适合的环境给人跑步了,跑步也就停断下来,断断续续的跑。等后来,再搬家,到了另外的公司,宿舍离公司更远些,每天挤着地铁回来,也就没有跑过了。

是不是觉得明明可以成长,却始终太放纵自己,刚点燃的兴致不久后又被浇灭了。所以吧,在某个喜欢的领域做的出色,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是很难的。

喜欢的东西之所以叫喜欢,我觉得是当你愿意无条件的去做同样一件事情,反反复复的,日复一日的,不求回报,只在意于整个付出和行动过程中能体验到的快乐感和成就感,这就够了。即使其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,也乐意去寻觅解决的方法,然后方可升华到另外一个境界,一种由衷的热爱之感油然而生。要不就是不够喜欢,一时兴起而已,这就是第二种喜欢,日子久了,就成为过去了。

像我的哥哥那样,打乒乓球就能堪称他所热爱的事物吧。高手过招,切磋球艺,球逢对手,幸甚至哉,继而拿到的奖章奖品不胜枚举,更增添了一层赢得的小满足小荣誉。虽常常被父母责备因打球晚归,也沉迷其中,欣然往之。

我也向往这样有真正自己独钟的事情可做来打发闲暇时间,可以为之坚持的东西。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,一直处于探索的阶段。

如果有一天,你发现擅长做一件事情并且喜欢去做,希望你不要错过它,多做尝试和坚持,或许就可以成为一种拿得出手的本事了,并始终牢记出发的本心,不至于偏离原来向往的初衷。

林语堂在《人生的乐趣》写道: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,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。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,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,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。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,金钱、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,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,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,看到他真正的自我。

喜欢发乎于心,但愿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心目中发光的星星吧,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,不必刻意约束自己,去绽放属于自己的小小光芒,去体验你不曾拥有的,简单而幸福的人生乐趣!